凌晨12點,萬家燈火已然熄滅,在負壓實驗室的毛能建,卻一刻也不敢停歇。這是他連續(xù)工作的第36個小時,看著近千份的待檢樣本,毛能建轉(zhuǎn)了下脖頸,低下頭繼續(xù)開始檢測。
毛能建是四川友誼醫(yī)院核酸檢測小分隊的一名PCR檢測師,每日的工作就是將新冠病毒的RNA從樣本中提取出來,利用PCR技術進行擴增檢測,一方面是可以診斷疾病,另一方面可以判斷病情嚴重程度或者治療效果,他的工作直接關系到后續(xù)結果的準確度和可靠性。
完成這樣的工作,毛能建需要身著三級防護服在負壓實驗室連續(xù)作戰(zhàn),和病毒的距離也只有兩層乳膠手套。為避免污染,中途不能吃喝,也不能上廁所。通常8個小時下來,就會大汗淋漓,鼻梁和耳朵會被口罩和護目鏡壓出深深的血痕,火辣辣的疼,毛能建的36個小時,可想而知。
疫情反復,毛能建小組每日檢測樣本量激增至7000多例,要知道一個30人左右的檢測團隊,即便是24小時三班倒,一天最多也只能檢測2500-3000個樣本。面對如此“高強度”、“高精度”的工作,毛能建只有一句話:“核酸檢測結果會直接影響到很多人的生活,所以站在核檢的一線,我們必須爭分奪秒,讓病人能盡早就醫(yī),讓應檢盡檢人員更快地拿到結果。”
休息空隙,毛能建接到了家里的視頻,一句“爸爸,我想你了”,讓毛能建瞬間閃爍著淚花,“我的妻子也是抗疫一線的醫(yī)護人員,家里兩個孩子是老人在照顧,家人對我們的工作很支持。疫情當前,作為一名黨員醫(yī)護工作者必須要義無反顧地沖鋒在一線、戰(zhàn)斗在最前沿,堅信這日日夜夜的努力,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(zhàn)。”